
發表時間:2023/03/08 責任編輯:元特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月22日13時許,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新井煤業有限公司一露天煤礦發生坍塌。記者從內蒙古阿拉善盟救援指揮部了解到,截至23日22時30分,事故已經造成6人遇難,6人受傷,尚有47人失聯。
2月23日,記者從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新井煤業有限公司露天煤礦大面積坍塌事故救援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抓緊救援的同時,立即派出15輛救護車、45名醫護人員趕赴現場開展傷員救治和轉運工作,并就近協調青銅峽市人民醫院開辟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全力做好傷員救治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應急處置指揮部24日在阿拉善左旗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距離內蒙古煤礦坍塌事故已過去48小時,救援工作仍在加速推進,將會盡最大努力做好搜救。截至24日14時,尚有失聯人員47名。
發布會上,內蒙古消防救援總隊滅火救援指揮部副部長兼作戰訓練處處長程向東介紹,從這兩天救援情況看,現場滑坡面積大、塌方堆積高,仍有再次坍塌危險,救援難度大。消防救援力量主要負責現場人員搜救,目前救援時間已經超過48小時,救援力量仍在爭分奪秒、全力加快救援進度。
在搜救人員方面,救援力量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和現場監控進行前后比對,劃定埋壓人員相對集中區域。同時,利用無人機對現場坍塌區域繪制二維、三維影像圖進行標記,縮小搜救區域和范圍。
程向東說:“在確定搜救區域后,我們利用生命探測儀、搜救犬等多種方式相互印證、反復偵察,確定被困人員具體位置,并以車找人的搜救戰術,利用車輛GPS、金屬探測器等,提高搜救準度和精度。”
在科學組織施救方面,救援力量將現場搜救力量分成10個救援小組,迅急展開、晝夜不停,多點作業、逐步推進。配合工程機械作業,在外圍逐層安全剝離。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23支搶險救援隊伍共1155人在現場參與救援,其中國家專業救援力量7支255人。
2月25日,救援進入第四天。根據專家組制定的救援方案,要在坍塌體東西兩側同時打通救援通道,讓更多機械進入現場進行不間斷救援。事故救援專家組還表示,目前滑坡體穩定性較差,現場仍有二次垮塌風險,現場正在使用邊坡雷達、微芯樁等多種監測手段進行實時監測,保障救援人員安全。
生產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唯有在日常生產中做到“萬無一失”,才能拒絕危險發生時“一失萬無”。以煤礦、石油石化等工業生產舉例:煤礦井中有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從煤層中擴散揮發出來。礦用用復合氣體檢測儀。對井下工作人員構成危險,下井作業前須用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檢測井下氣體成分。
元特這款便攜式SKY2000是通過煤炭安全官方認證的氣體檢測產品,可以提供煤礦行業常用的的標準四氣配置。JD4多參數氣體檢測報警儀,可同時連續檢測O2、CO、H2S、EX共4種氣體的濃度,并可超限報警,檢測儀采用8位微控制器作為控制單元,采用高精度檢測元件,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屏幕采用寬溫范圍液晶,顯示清晰可靠。當環境中檢測到待測氣體的濃度達到(或超過或低于)預置報警值時,檢測儀立即發出聲、光報警。O2、CO、H2S、EX多參數氣體檢測報警儀,礦井用多種有害氣體便攜式多功能氣體報警儀,適用于煤礦井,地下管道、隧道等地下工程雙向氣體的檢測,也適用于防爆場所及有毒氣體泄漏環境和化工、市政、消防等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工作人員根據濃度顯示做出對策,以保證工作人員的健康。